1. 首页 > 精彩知识 > 文章页面

算命准到惊人的经历,《爱在黎明破晓前》:好的爱情无关相识长短,而在于彼此契合

爱在黎明破晓前 那一夜的梦至今未醒

本文目录

《爱在黎明破晓前》讲了什么如何评价《爱在黎明破晓前》:好的爱情无关相识长短,而在于彼此契合家庭里真实的关爱的故事

人物:一男一女;时间:相遇之后,天亮以前;地点:维也纳;事件:一场漫无目的游荡,所有的一切清晰直白没有任何想象空间,无关乎情节,只关乎细节。

而他叫什么名字?她又叫什么名字?

心理学读书会丨观影 爱在黎明破晓前

似乎这也只是在最初两人在维也纳下车后出于习惯象征性的告诉对方他叫杰西她叫席琳时随口提到。而这也并不重要,因为在这个不眠的夜晚,这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城市,他们不需要用名字来确定彼此的存在,他们只需用坦白来见证彼此和自己的生活,这种坦白让他们不再属于一个名字,一个社会符号,而是只属于自己,属于彼此。

在这个坦白的夜晚,他们诚实的面对,没有假想,没有防卫,不但真实的面对彼此,更是直截了当的面对自己,甚至针对自己,那些隽永的对白,不是为了讨好对方也不是卖弄深沉,而是一次次全面的自我探讨,一次次默契的展示。他们说给自己听,然后有足够好的运气遇到一个听得懂的人,所以杰西说,我常常不敢面对自己,逃避自己,但跟你在一起我觉得放松,觉得在解放自己。

两人在咖啡馆里设置的给各自的朋友打电话的场景最能强化这种坦白。他们假装对方不存在于这个空间,假装自己在对某个不相关的人谈论身边这个女人或者这个男人,谈论自己对这个男人或这个女人的感受。这是无关痛痒的对话吗?不如说这是面对自己直觉的自白和面对对方间接但绝对真实的表白。

这场相遇的意义就在于这种坦白,在交谈中间暗含着一种自说自话从而完成一次和自我的对话。基于这种坦白,这个夜晚来的比他们相遇之前的几十年以及相遇之后的几十年都要深刻,因为这一个夜的坦白是以他们前几十年不见以及后几十年的分离为代价的,这个夜晚独一无二,是时间的特定点,不属于过去,不属于以后,只属于现在。由于这种坦白赋予这场相遇的意义,这个夜晚也就出奇的大容量,不仅对话的广度不断的延伸,涉及死亡、愤怒、命运、时间、男女的社会角色,涉及内心深处最细微的感受,仿佛要把一生的喜怒哀乐生活感知统统都说出来都说出来,而且遭遇了了各种各样的隐喻:算命的神秘女人,写诗的流浪汉,等等,而他们的似乎无心之语,却往往成了事件的发酵剂,成为了某种暗示。这场相遇的另一种意义是发展成为一场爱情,但即使发展成为一场爱情,它最初也只是一场相遇。尽管男女之间的相遇总天然的带有一些暧昧的情感成分,但这场爱情也只从属于这场相遇,是这场相遇的一次无主题变奏。就像两人看到的画展海报上的一幅画,席琳说她喜欢那幅画,喜欢画中人物和背景近乎融合的感觉,周围环境比画中人还醒目,他们也深谙此种相遇和相遇种种情愫应有的程序和结局,把行为和情感努力的嵌入这个作为大背景存在的相遇框架之下,可以现在一起看这幅海报,却不能一起看八礼拜之后的正式展览。

席琳说她最害怕人死之前那最后几秒的意识,因为你知道你绝对死定了。但他们的相遇不也是一种有明确意识的死亡吗?从一开始他们就心照不宣他们的分离,但这种明确意识到的分离仍然不能阻止她跟他聊天,跟他下车,跟他分享自己的经历,跟他尝试彼此的沟通喝了解,跟他跟他像真正的情侣,以至于到最后甚至要改变这种只是作为过客身份的初衷想象以后的见面。

也许这就是情感中最难解的结,一方面我们想象并真切的希望一生一世,同时又惧怕时间带来的厌倦最终会将爱情沉淀成一种习惯连同曾有的美丽一起抹掉,人有时在在某种极度快乐的情况下会真挚的狠狠的祈求让这一刻停留,与其说这是珍惜现在不如说是恐惧以后,因为我们没有勇气以后还可以有这种快乐,但另一方面情感因子的作祟却又让人欲罢不能,无法彻底断那种关于天长地久的念想,这对男女在深入的了解中不断就以后见与不见的问题的进行纠缠大抵缘于此。杰西说他总觉得假如我能接受事实,接受他那种天生就很艰难的命运,他可能就不会那么愤怒那么痛苦,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他根本不甘心接受。对于爱情不也是如此吗,心存怀疑的同时心怀希望,即使不完全相信还是忍不住祈祷。

因此当杰西发出人们为什么总觉得感情一定要维持一辈子的疑问,而席琳也附和说那很傻的时候,二人想必是有些吃不到的葡萄就干脆说它是酸的心理,到底还是带着说不清的艳羡和不甘心的吧,直面这个问题时还是不能真的有那种LET IT BE的豁达,还是会依依不舍,还是会一边强调不喜欢刻意维持情感一边不停的絮叨再次相见的日期。“这真的是我们最后的一夜吗?”“我们以后真的不会再见了吗?”问问题的人,都是放不下的人,可是人之所以为人不就是因为这种放不下吗?

“你之前提到过以后几年的光景,一对夫妻会开始厌恶对方,对彼此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因此而感到厌烦,我想我会有相反的发展,我对一个人越是了解就越是能真正的去爱他,他会梳某种头发,他会穿哪件T恤,他在某种场合一定会讲的故事,我相信那会是我爱一个人最真实的境界。”这是席琳在离别之前对杰西表明的对于爱情的态度,隐约透着细水长流的朴素情感和某种继续的可能性,让人单纯而怀着美好祝愿的相信爱情的至高境界是平淡的。随着而来的火车站的别离则更加深化了这场由相遇派生出的爱情会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因为他们像所有离别的人一样琐碎,舍不得放手。

但是他们在困惑于要用见或不见来保持一份感情,来封存一种美好时,他们忘记了另一种让爱情失去最初鲜红颜色的可能,就是,他们回到各自的生活,遇到各自生活中的人,然后顺理成章的忘掉对方。也许这一刻他们认为这场相遇的绚烂会让他们终生无法忘怀,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不明白我哪里来的这种自信,自信记忆力可以和时间和生活抗衡,自信情感的重量抵得过时间的重量。

《挪威森林》那样一场樱花飞舞刻骨铭心的青春,人到中年的渡边也只能伴着beatles的老歌暗暗对自己坦白:“我得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如此这般地忆起直子的脸。而且,随着岁月的消逝,时间花得愈来愈长,尽管很叫人感到悲哀,但却是千真万确。最初只要五秒钟我便能想起来的,渐渐地变成十秒、三十秒,然后是一分钟。”而那时哀婉幽怨的直子何尝不是说“我希望你永远记得我,永远记得我这个人”。在一起害怕惯性的破坏力,分离害怕遗忘的侵袭,感情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出路?

影片最后的几个镜头慢慢的扫过他们共同走过的那些地方,埋葬着无名死者的公墓;狭长的走道里他们曾倚窗坐过的圆凳;遇见算命女人的喷水池;将无数水中的尸体冲到岸上的寂静河流;喝酒看星星的青草地以及草地上空掉的酒瓶。那时我忽然想,如果这些固定的场景有记忆,他们是否比我们的记忆更加能够抵抗时间的冲刷,更加持久;如果有一天这些建筑物也耐不住时间最终腐朽倒塌,是不是我们还会记起那个某一个街道上我们有过的脚印,某一个河流里飘荡过我们的情思。

相见的可能性最终有一个续集来兑现,这样的续集合情合理,就像他们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一场相遇,谁也不能预料以后他们能否再次相遇。只是续集之后的续集呢?是再一次的告别之后选择最后的遗忘,还是真的如同河水中的树枝,一起携手趟过时间的河流。多年前看过的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电影有结束的时候,但人生还得继续。时间和爱情到底谁胜谁负,不是能由得一场电影来决定的。

“别让时间欺骗了你,你不能战胜时间,在烦恼和担忧中,生命模糊的逝去,时间自会有它的喜好,明日或今朝。”时间对于这场相遇的裁决,让我认清情感在其面前的脆弱不堪,也许是这场相遇的另一种意义。

【九洲芳文】

一辆弥漫着吵架声、喧闹声的火车上,发现一个人,和你一样在认真读书。

随意攀谈两句,越聊越谈得来,彼此分享着对理想、婚姻、爱情、生命的看法,只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他就到站了。

原以为就此别过,这短暂的愉悦只是旅途中的一段小插曲。没想到,他又返回了车厢,有点冒昧地,十分忐忑地询问你:我想和你继续聊下去,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下车?

按照世俗眼光来看,这无疑是最不靠谱的那类,甚至要被打上“艳遇”的标签。但我相信,这大概也是所有文艺男女青年们最梦寐以求的,一段缘分开始的方式。

这就是经典爱情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的开头,女生是法国姑娘赛琳娜,男生是美国青年杰西,火车停靠的地点,是多瑙河畔浪漫的音乐之都——维也纳。

当然,赛琳娜跟着杰西下车了。至于为什么选择下车,我确信这不是简单的一见钟情。

能遇上一个聊得来的人,在闲聊中互生好感,本就是难得的际遇。赛琳娜又是一个内心浪漫,追求自由爱情的女生,她怎么舍得错过这样一场浪漫的尝试呢?

就像后边在广场上那位算命师对女主说的:你的内心渴望冒险。

就此,两个刚刚相识的陌生人,开始了他们在维也纳的闲逛和闲聊。

为了增进彼此的了解,他们在电车上玩起了“真心话大冒险”,互相问问题:你的恋爱,你的第一次性经验,你讨厌什么,你困惑于什么……

两人既有心领神会的时候,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却都是毫不掩饰、毫不作伪的最真诚的交流。

豆瓣上有一个分组特别有意思,“喋喋不休话痨片”。可不是嘛,全片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情节,就靠两个人的对话撑起来的。所以也有人表示对这部电影没感觉,受不了主角之间无休无止的对话。

但是静下心来看,你就会从对白中感受到两个人灵魂的碰撞,其乐无穷也。

很多时候我们羞于向身边亲近的人袒露真情实感,反倒对陌生人更愿意打开内心,而遇到一个能听懂彼此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杰西和赛琳娜都足够幸运,能遇上对方。

两个人信步逛到了一家唱片店,这应该是全片最暧昧的一场戏了。

在狭小的试听间,听KathBloom情意绵绵地唱着“且听风吟,爱随此行”,杰西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赛琳娜,而每当赛琳娜回转头来看他时,他又生涩地移开目光,或转向另一侧,或朝向天花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赛琳娜也是,每次不经意对视后,便匆忙收回目光。

两个人没说一句话,但空气里弥漫着怦然心动的味道。

经历了火车上的初生好感,电车上的相互了解,唱片店的片刻暧昧,摩天轮上的拥吻,显得顺理成章。

刚下火车走在步行桥上,两人还有些许的生涩,尴尬,不知所措;此时再一起走在路上,赛琳娜很自然地挽着杰西的胳膊,谈笑风生,就像相识多年的老友,就像共处已久的恋人,格外得舒服熨帖。

因为是陌生人,因为日出即要分离,两个人之间没有对继续发展的期待,也就无需任何伪装,无需精心编排语言,相处得轻松自在。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的感情太过虚浮,但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一个人总要有那么一段时光,可以摆脱现实的羁绊,只是全心全意地享受,此时此刻的感觉。

就像后来赛琳娜所说:在一起的时间只属于我们,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就像我在你梦里,你在我梦里,一整夜如此美妙。

在咖啡厅里,两个人以假装给朋友打电话的方式,向对方表白爱意,极为炽热和深情。女主说出了很经典的那一句,“我喜欢我望向别处时,他落在我身上的目光”。

但他们决定以成熟理智的方式对待这段际遇,再舍不得,也不留电话,不留地址。就让它,仅仅是一次遇见,一段爱恋,一次心灵的碰撞,一辈子仅此一次的浪漫。两个人不欺骗,不猜忌,只管把今晚过好。

影片中的这段对话实在是太有共鸣了。

这世界上,除了父母亲情,没有一份感情是不需要你用心去维护的。我们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关系,一开始的热络,随着时间被冲淡,等到再见时,只剩疏离和尴尬。

但临到分别时,两个人再也压制不住想要再见的冲动,许下了半年之约。

到此处,很多人不理解:既然已经决定再见面,为什么依旧连电话、地址都不留。

当然还是:彼此之间,不留羁绊。

就如高晓松在奇葩说中说的那句:两个自由的灵魂相爱,才是最好的爱情。

虽然此刻两个人热烈的相爱,但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他们是要彼此之间是纯粹的,自由的,没有压力的,

他们,是想让时间来验证这份爱。

若真的能再见,那时已跨越了180天的思念,在思念中让这份爱更加真实,更加确定,更加绵长。

当然也许就真的见不到了,杰西和赛琳娜何尝不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

到这里,我们可以确信:两个人在一天的时间内爱上彼此,不是一时激情和冲动,而是灵魂的高度契合。

著名诗人罗伊·克利夫特的《爱》中写道:

“我爱你,不光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我爱你,因为你能唤出,我最真的那部分”。

一段好的爱情,既相爱又自由。我不需要呈现给你,最美的样子;只需要呈现给你,最真的样子。而情至深处,再平淡的时光,也能开出花来!

【九洲芳文三区】

母亲的贺卡

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当年,他刚刚二十岁,跑到南方的某个城市作生意,没想到生意彻底赔了,血本无归不说,还债台高筑,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

就要到春节了,他想了又想,给母亲写了最后一封信说,如果他春节不回家,可能就永远就不回来了,请老人珍重,忘掉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吧。他那远在北方偏僻农村的母亲收到他这封沮丧又绝望的信,悲伤地哭了很久。这个世界上,她最牵挂的就是这唯一的儿子,他是她的魂啊。

母亲找来邻居家的孩子,又从抽屉里找出了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贺卡,让那孩子代笔,在贺卡上歪歪斜斜地写上了一行留言:孩子,你不回家,妈也不想再活了。母亲拄着拐杖赶到几十里的镇上,把那张贺卡丢进了镇上小邮电所为那个绿漆斑驳的邮筒里。那天的雪真大呀!风也刮得呼呼做响,从村里到镇上,母亲跌了几跤,纷纷扬扬的大雪,几乎把母亲裹成了一个苯苯的雪人了。

天刚擦黑的时候,小邮电所里的分发室里,几个人正点着几盏油灯在分拣信件。一个年轻的女营业员首先发现了那张贺卡,她说在:“咦,这张贺卡怎么没贴邮票呢?”的确,那是一张需要贴邮票的老式贺卡,已经有些发黄了,这样的贺卡早就没有用了。女营业员看了贺卡上的留言,将已举到废纸篓旁的手缩了回来,对老所长说:‘‘您看,这张没贴邮票的贺卡。’’头发灰白的老所长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那张泛黄的贺卡,一双本来就有些哆嗦的手更哆嗦了,他说:“这张贺卡就是没贴邮票,也不能退回原址,更不能扔,我们要马上把它投出去!”老所长一脸凝重的神色

第二天早上4点多,老所长就骑着他那辆和他看上去一样老的自行车上路了。本来,按照往常的习惯,这么大的雪,天气又这样冷,所里是可以不去县城送或取邮件的,七八十里的山路,白雪皑皑的,路上的积雪太厚,又很少有行人,这样的行程太危险。但老所长看着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仿佛看见站在悬崖边上的生命啊!绝望的孩子,还有抱着仅仅一线希望的一位老母亲……老所长的眼眶湿了,他顾不上自己那天一冷就隐隐做痛的老寒腿,把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掖在贴胸的口袋里,骑上车趔趔趄趄地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上路了。

天黑的时候,棉袄和眉毛上落满白雪的老所长终于感到了县城。他匆忙停好了自行车就一溜风似地跑进邮局的信件分发室。分发室的人很惊讶:“这么大的雪你还跑什么,不想要你那半拉子名命了?”老所长笑笑,就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那张贺卡:“这贺卡忘贴邮票了,但它拴着两条人的命呢!说什么我们都要把它投出去!”分发室的人一一接过那张还有着老所长体温的贺卡传递着看了说:“寄,马上就寄,这张贺卡一点都不能耽误!”他们“啪”地在贺卡上砸上了鲜红的邮戳,想想,又在那贺卡的空白边缘上郑重地写下了一行黑体小字儿:这是一张很重要的贺卡,望能迅速投递!落款是:礼城县邮局全体同仁。在落款上,他们又盖上了一枚鲜红的邮戳。

雪还是纷纷扬扬的下着,但夜里十点多,邮车上路了。这是邮车第一次走夜路,何况还飘着大雪。局长让胖胖的司机看了看贺卡问:“什么时间往市邮局送?”

胖司机笑笑说:“您别将我的军,我还能不知到什么时候送?这张贺卡,今夜不投到市局里去,我的觉就甭想谁了!”局长拍拍司机的肩膀,招呼了两个年轻人随车一起去,再三叮嘱他们说:“今晚一定送到市局去!”

炽亮的车灯照在地上的积雪上,比白天的阳光还耀眼,邮车冒着鹅毛大雪摇摇晃晃上路了。

黎明时分,邮车终于停在了市邮局大门口。胖司机亲手提着那件装着这张贺卡的邮包走到分发室,市邮局的人很诧异,什么十万火急的邮件啊,竟冒着大雪和危险连夜赶来?胖司机取出那张没贴邮票的贺卡说:“赶不上你们今早的分发,今年的春节我甭想过得安稳。”市邮局的人看了贺卡,迅速分拣好,拍拍胖司机的肩膀说:“8点钟准时让它上火车,耽误了它,我们和你老兄一样心理很难踏实!”

8点的时候,按战俘贺卡和一些邮件准时送到了远去的火车上,开始了它的新一轮传递……

他是在四天之后的夜里收到母亲的这张贺卡的。那时他已经蜷缩在一个偏僻的小旅馆里的通铺上睡着了,睡眼惺忪的店老板叫醒了他:“有你一个邮件,我让邮递员给我叫给你就行,但邮递员非要亲手交给你。”

跑得汗津津的邮递员说:“本来这贺卡是明天早上送的,但既然今天晚上就分到我的邮包里,今天晚上不送到你手里,我这心里就不踏实。”说着,就把那张辗转了万里的贺卡递给了他。

“怎么,没贴邮票?”他看了看那贺卡愣了。

“是没贴邮票,可它就这么一程一程地投递过来了。”邮递员微笑着望着他说。

他看看贺卡母亲的留言和边缘空白处那行陌生人留下的小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旅店里的旅客听到他的号啕大哭都纷纷披衣围了过来。大家默默地传递着看了那张泛黄的、没有邮票的贺卡,默默地掏出钱放到他的面前:“回家去吧!你妈在家等你呢!”那一堆钱有10块的,有5块的,有1块的,还有角票和许多硬币,他知道,住到这地方的人,都是些经济不太宽裕的人。

怀揣着那张贺卡,他终于踏上了北归的列车。如今,年过40的他,已是北方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了,他和善,乐于助人,似乎他开公司不是要赚钱,只是为了一种雪中送炭的施舍。他的办公桌上,总放着那张泛黄的饿用玻璃镶嵌起来的贺卡,只有他知道,爱是一个人一个人一程程一程程传递过来的,就像是一种生命的接力。当初,那么多的陌生人将爱传到他的手上每吧爱传下去,那是他唯一的任务。那张贺卡没有邮票,但曾经被许多陌生的爱心传递给他了。爱,是一种通行于生命的唯一邮票。如果把爱的心灵一颗一颗地串起来,那世界将是多么璀璨的一串水晶啊!

没事的时候,他常常默默凝视着那张母亲的贺卡,他的眼里常常会涌满泪水。为母亲,更为那些直到现在他仍不知道名字的人们,也许,是为了什么之间那些闪烁着爱的光芒的心灵吧!

爱,是不会忘记的。

舒伯特国际钢琴比赛总决赛选址,岂止闲庭信步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