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假如有来生,你还会再选择现在的父母吗一个家庭没有生儿子就是断后吗为什么如果投胎可以选,我愿与他们再不相见。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棵树,做跟野草,做个没有生命的石头和泥巴都行,但是都不要做人了。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说起原因,现在相对来讲已经比较能够心平气和,我已经慢慢地与自己达成和解。但这个和解的过程很漫长,并且有那么几件里程碑的事件。
母亲是典型的传统农村妇女,善良、勤劳、隐忍、与人为善,随便问下寨子上的人,你都找不出一个不好的形容词来。
只是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需要出口的,那些常年的隐忍,像毒一样,化成怨气,从她的每一个毛孔散发出来,萦绕在她的周身。
在她的口中,我不曾听到一句鼓励的话。上学第一天,我当了班长,回来兴高采烈地告诉妈妈,她说:“你这个样子,也能当班长?”
我参加奥数、演讲各种比赛,每次比赛之前夕,也一定会听到一句话:“你这个样子,也能……?”
我不知道“你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子,但我隐隐地感觉,我不配优秀,不配幸福,只配和她生活在尘埃里。在家里,我连大笑都觉得是罪过。
我从记事起她逢聊天必定抱怨我爸没出息。所以我也从记事起就希望她和我爸离婚。但他们就是不离,她的理由是因为孩子。
所以她传递给我的信息,她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我。
那些年,我恨不能学哪吒,如果割骨还父割肉还母真的可以还得了,我估计已经割了。我甚至还在网上搜索过卖器官的信息,好想把所有的器官给卖了然后把钱还给他们。
转折出现在2018年。
母亲被查出宫颈癌,我放下了面子,动用了我所有能动用的资源,去陪她求医问药。
将近大半年的时间,我除了上班,都在医院和去医院的路上。因为她化疗检查我各种请假,都无视了领导的黑脸。
总算她的情况稳定下来。到最后治疗结束的时候,我的内心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再也不复以前的清高(在母亲看病时能求的人都求了),人变得俗气了很多,当然内心也安稳了很多,虽然整个过程下来我银行账单欠了不少,但对于母亲,我觉得自己是还了一部分债务。
巴金的《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
那种封建家长控制到窒息的家庭,让我看得身临其境。打着孝道的幌子,逼到人疯,逼到人死,想好好活着就只有离家一条。
在这个小家庭里,除了在外求学安家异地的我,我和离家出走的小姑姑,其他人都生活在精神的修罗场。
祖父是专制的,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他说出来的话不接受反驳,老爸不记事,每到过年,老人发表“总结讲话”的时候,他总忍不住顶两句,老人拿起手边的板凳头就往他身上招呼。
我觉得我可以写一本回忆录,叫《那些年,鸡飞狗跳的年夜饭》。
家里的晚辈都很怕祖父,包括那些旁系亲戚晚辈,见了祖父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因为总免不了要挨训。
祖父最大的骄傲是只上过半年学,但是在部队几年把文化课补上了,他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尤其是比高中毕业的爸爸强。
他后面学了算命,在街边摆摊,准不准不知道,多年下来,在小镇上也算小有名气。
我和老公准备谈婚论嫁的时候,老公和婆婆上门,我爷爷掐指一算,当着我婆婆的面(那会儿还是准婆婆)说我和老公好不了几年。
这情商,我遗传了……
对他的惧怕感消失是在前年。他突然晕倒在厕所,家里其他男人也不知道干嘛去了。反正是母亲是手足无措地给我打电话。
我和老公驱车一百多公里去接他到我这里来住院。
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还不消停,不上氧气的时候,骂医生骂护士,骂陪护。最后陪护骂跑了,只能母亲和姑姑守在床前挨骂(姑姑原是讲,宁愿吃土请死贵死贵的陪护,也不愿守在床前的)。
而我因为要上班,每天就去看一眼,跟签到一样。
就是这段时间,我发现那个躺在床上的耄耋老人,其实已经成了纸老虎。
他张牙舞爪,但对我已经造不成伤害。
我对他的生死并不在意,我刷爆了信用卡去给他缴费,为孝道的束缚,也为“还债”,求个问心无愧。
出院后的老人本性并无多少改变,母亲常常偷偷抹泪,说尽心伺候他还要作怪。
我嘴上劝着她,事实上我知道劝说无用。母亲这一生,已经习惯了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占据道德高地,痛并安全着。所以就算没有这件事,也还会有其他的事情让她看起来无比悲惨。
父亲上过高中,他是那个时代村里少有的文化人。高考的时候,因为2分之差和大学失之交臂,祖父让他去学了木匠。
据说他曾和一个女孩情投意合,因为家里的反对最后嫁作了他人妇。
因此他对祖父有怨言。
但他对祖父对反抗,最多也就在三杯酒下肚后顶几句嘴,除此之外再无更多勇气。
记忆中,他从来没有权力作过任何一项决策。在加上有个溺爱的“慈母”——祖母临去世那几年还经常一百两百地送父亲“零花钱”,我感觉父亲就没长大过。
在外人面前,他笑眯眯的,人们都觉得他性格很好,但在家里又是另外一副面孔。
小姑姑14岁离家出走,就没回过家,后面远嫁千里之外,除了对祖父长年累月的恐惧,还有父亲的“功劳”在里面。
据说,那天他干活回家,看到还是婴儿的我在哭,心烦意乱的就觉得小姑姑没带好,操起手上的扁担就往小姑姑身上招呼,姑姑让了一下,扁担打在屋檐下排水渠的棱角上,直接断成两截。
至今,年近50的小姑姑做噩梦都还能梦到被祖父和父亲毒打的场景。
父亲对我算好,虽然也是捞着什么就拿什么打,但我感觉出来还是控制了力度的。
我最大的遗憾,应该是他那种在家的“横”和在外的“怂”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在我的心里,一直缺乏一个形象伟岸的父亲。
我和外面的小孩发生矛盾(文化人教出来的孩子,经常被山里的野孩子欺负),回家被骂被打的总是我。记忆力,从没有感受过那种被父亲保护的感觉。
结婚后,有同事对于我从外省嫁到这里表示同情,我却无感。
因为我哪怕在娘家那边,父母也不会是我的底气。至今不生二胎,本质上是对亲情和血缘没有什么信心。
我是个凡事都想要求心安的人,母亲和祖父那里我都有了“还债”举动,父亲这里也不能落下。
疫情前那个国庆,我带着他去看海。哪怕他全程都很木然,我依然觉得自己有种债务变少的成就感。
返程的时候,我买了机票(其实高铁也就几个小时的而已,坐飞机并没多大必要)。他第一次坐飞机,回到村里也昂首挺胸了好几天,这钱算是也花得值。
今年国庆,我把他接到我这里住了一个星期。
他这没法自由的一生,已经如同行尸走肉,没什么追求,剩下点欲望,也就唯有吃喝二字而已。
我每天带他下一顿馆子,去把他爱吃的都吃一遍。酒也不限制他,他自己每餐喝个小二两。
这一波操作下来,身上的债务又轻了些。
至此,我再提起原生家庭,已经不会在午夜泪湿枕巾,或者在暗夜中给自己点一支香烟。
我知道,在生活中,被原生家庭所伤、所困的人还有很多,甚至比我更糟糕的还大有人在。
在这里,根据我的经历,给出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内心有很多伤痕急需倾诉,但千万不要轻易这么做,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
你的那些经历,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你倾诉完,可能会有修养好的那个安慰你几句,或者笑而不语;而更多的人,会来劝你:
你会发现,你不是个受害者,你是个坏人。你是个心胸狭窄、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旧伤未愈又添新伤,你要倾诉,就要作好被二次伤害的准备。
如果实在要倾诉,就去找心理医生,会有点贵,但是有必要。
关于这点,如果你没有看过巴金的《家》,建议可以去看一下。
在糟糕的原生家庭里,越听话越没出息。
如果可以,尽早离家。求学也好,工作也罢,越早离开越好。
这之后,故地重游也是有必要的,前提是你已经有了一个安稳的环境,供你疗伤、恢复。
我以前每次回娘家都会心存恐惧,但出于孝道和责任每年也要回去那么几次,回去过后,我发现那里么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吃不了我,我又活着走出来了。于是我对生活的勇气又增添了一些。
我感觉回家的过程就是一个搜集魂魄的过程,那些小时候遗失的魂魄碎片,还散落在原地。每走一遍归家的路,我的魂魄完整了一点。
当然,每次回来,我都会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恢复,颓废、放纵、自暴自弃,形式不同,原因类似。
(现在已经好了)
这世界的主流舆论都告诉你要放下,要原谅。
可是你可以不用强迫自己,你可以直面自己的内心,如果用尽了力气还是原谅不了,那我们就不原谅吧!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文章《永远不要劝别人原谅自己的父母》中说道,不和解也是一种力量。他说:
武老师还说,我们看故事的时候,会喜欢“敢爱敢恨”的主角,因为一个“敢恨”的人,是有力量的,也是有魅力的。
这不仅是对过去,对我们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也很有意义。
因为原生家庭糟糕的人,内心会比别人更更自卑、更敏感。而这两个特征绝对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拦路虎。
心理学知识,会教会我们觉察自己的内心,也会让我们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一些行为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少去很多烦恼。
比如,我对一类男士特别容易心动,就是看起来有智慧又有担当的男人,我很容易就爱上,不论身份和年龄(大叔居多)。
以前会巴巴地凑上去,给人一种花痴的感觉。
现在,我会给自己画了一个思维导图,以我自己的感受为中心。问自己,我真的爱他吗?
答案是否定的。
根本原因,不过是我“命里缺爹”,而他们身上,有我理想中父亲的样子。
但我亲近他有用吗?
答案是否定的。
哪怕现实允许我建一个后宫,把睿智有风度的男人都放在里面,有些先天的缺失,依然没法补足。因为,他们都不是父亲。
想透了过后,除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其余该干吗干吗。
再比如,有朋友请客,但他的安排让我感受到了怠慢。
敏感心思的第一反应:
但内心的觉察又让我回归理智:
想通了这点,于是按时赴约,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怎么自在怎么来,推杯换盏,宾主尽欢。
感谢时间,让我能够心平气和地把这些故事说给你听。也感谢你,耐心地把这一篇文字看完。
至此,我的生活已经翻开了新的篇章,不再去纠结于那些过往。
但是回到问题,你问我,如果有来生,还要不要选择现在的父母?
我想说,人间很好,但是我不想再来了!
最后,愿每个人看到此文的朋友,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会呀,我爸爸妈妈特别爱我。给了我很多的关心照顾,我总会犯各种错误,但是他们一直包容,我在我遇到逆境的时候,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他们是我前行的动力,让我感觉只要有家,有爱,又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一天失去他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我愿意下辈子,甚至每一辈子都做他们的孩子。
会,首先给你一个肯定的回答。
我在想,是什么原因让你有这样的一问。事实上,人是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父母的,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的父母,非常勤奋,却因为多种原因,造成家境贫寒,不能给你很好的物质基础和较好的生活保障,请你理解;如果你的父母,伴你成长,却因脾气性格,让你不开心了,不愉快了,请你宽容;如果你的父母,没放弃你,因为你的兄弟姐妹儿对你不公,让你狠了,让你厌了,请你放下。
以上这些你都做到了,也报不了你父母的生养之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念及此境,你就不会贪心,你就不会不快,你就不会有狠。怎么还会想到选择父母,替换父母?
自古就有“卧冰求鲤”“百里负米”“替父从军”之大义大孝的感恩,你有什么资格来选择父母?
会的,虽然父母很普通,没有多少能力挣大钱。
但至少他们还是有责任心的人,有爱心的人。
有他们一口吃的,首先是紧着孩子吃。
他们为了孩子,辛苦了一辈子,给了我生命,让我成长的过程中没有饿着,虽然没有锦衣玉食,但父母勤劳勇敢的精神感染着我,让我独自面对生活时不胆怯,不退缩。
感恩父母,来生依旧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如果真有这样神奇般的选择,我肯定会选择现在父母。因为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来到到了人间。懂得了人间一切。
如果有来生我想做梁启超的女儿。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个个成才,而且子女之间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是梁启超先生教育的好。
在我看来,会的,一定会。虽然父母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做人的原则,从而有了我的今天,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依然力挺过好每一天。
我出生在农村,母亲在我幼小时生病,可以说家徒四壁。虽然未能留住母亲的智慧,但至少回家叫声母亲,有人回应。父亲在四年前走了,走的悄无声息,就是因为母亲,可以说父亲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直至我们长大父亲才得以松口气。同时,也因母亲的病,两位姐姐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小弟读到初中,由于家庭贫困,自己选择外出务工。
假如有来生,我同样会选择现在的父母。父亲是孤儿,什么事情都靠自己,虽然母亲生病,家徒四壁,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在那个年代,医疗匮乏,不是父亲的勤劳和坚持,可能也没有母亲的今天。父亲那种始终不放弃的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让我感知人性,感知亲情,所以我备加珍惜今天的日子。虽然债台高筑,但我同样坚持着走好每一天。
母亲虽然生病什么也不懂,但听邻居们说在母亲未生病前,很勤劳,爱唱歌,并且唱的很好,母亲是初中生,在当时算得上是有文化的人,可惜病魔夺去了一切,母亲的一生因此而悲苦。虽然母亲不懂什么人情事世故,但在我上高中和大学期间,母亲会时常告诉我,叫我好好读书。因为母亲的病,见人就笑,别人会叫她疯子,由于我没有聪慧的头脑,加之家庭非常贫困,从小我就告诉自己要努力学习,让周围人看看“疯子”也能生养出有出息的娃。
命运如此,我虽大学毕业,但由于家中娃生病,放弃了很多,未能获得人生路上的半点资源,但我不后悔,因为我传承了父母的良知,做平平淡淡的人,怀揣善良为人处事。
所以,假如有来生,我将依然选择现在的父母。
谢谢!如果有来生,我也不会选择父母,也没有权力,也不想继续人情往事,父母虽然很爱我,但我也不想继续做父女母女了。21岁丧父,不到40岁母走,伤疼深,何况他们身体不好……伺候不说,他们遭罪,心不忍啊!
一定会的
倘若历史车轮重新启动,吾人将于命运数次关健时作出新安排,毕竟父母大人不可选择,日出月落、云诡波谲、人生坎坷,风雨飘摇,大时代,凡人难以把握,遭遇无可逃避,唯有静观其变,乘机出击,打好手中牌,安排好双亲大人生活。童年恰逄原生家庭破灭,吾人寄养戚家又种种不便,确怨恨长辈,然尚有慈悲之心。上山下乡时,去衡山与单身父亲会合,欲置家具,扎根插队,予父安享天年。数月后,北上黑龙江兵团,因母亲将来儿子处养老,而去老家不便。数年在兵团倒也顺风顺水,有了基本,如果此时接父亲北上,正当其时,然而一犹豫,父亲辞世,懊悔不及。若历史重来,绝不会犯此错!返城与母会合,走上正轨,她则后悔,未亲自来东北探望儿子,错过壮游北疆之行。若再回过去,利用北返,我一定带她去黑龙江走一遭!
从传统意义上说,就是绝后啦。
因为女儿带着这个姓氏,嫁到别人家,生的孩子,继承的是别人家的姓氏了。逢年过节祭祖,也是祭奠的那一家的祖先,从这一家来说,就是绝后啦。
呵呵,我爹生了我们两个女儿,我奶奶当年就是拍着屁股跳着小脚哭,我的幺儿绝后啦!
到我们这里,两姐妹又各自生的是个女儿,得,又让人家绝后啦。
我也问过我婆婆,你们家绝后啦,你咋想呢?
她说,哪个管你那些哦!一筒竹子不管一截,各人管各人。我们死了,眼睛一闭,哪个管有后无后?!
其实,我倒是希望有个儿子,能够儿女双全更好。
倒不是为了啥继承香火不香火的。
想想看,历史的长河,洗刷掉多少英雄豪杰;历史的战车,碾碎多少簪缨之家。
君子之泽,尚且五世而斩,我乃一介平民,无所谓啦。
想要一个儿子,是觉得我先生人那么好,应该有个儿子在他老了的时候照顾他。
毕竟,女儿照顾母亲,儿子照顾父亲,相对要方便些。
只能是痴心妄想啦。
不过,不管我的女儿将来嫁入何等人家,外孙子女们姓谁的姓,他们一样是我的血脉,我的挚爱。
看过普利策奖作品《根》的亲们,肯定懂我的意思。
昆塔.肯代的七代子孙们,一样找回了他们的历史,找到了昆塔.肯代的来处。
血脉是条看不见的河流。
本人七零后,俩姑娘,当老二姑娘一出生大夫告诉我是个姑娘的时候,我是长处一口气,不仅是因为自己平安生下来孩子,还为自己又生了个姑娘长处一口气,我和老公当时都在一个企业上工作,总觉得负担重,所以一听是女孩心里别提多轻松了,我也知道公公婆婆是希望我们一儿一女最好,但是事与愿违,我觉得俩女孩挺好,教育好了比儿子还省心,毕竟现在不同旧社会,在农村有男孩在村里就能站住脚,没人敢欺负,还是重劳力,而现在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了,都是一个孩子,各家过各家,互不干涉,所以你有儿子也罢,姑娘也罢,只要成器,教育好,男孩女孩都一样,所以我还是很满意的,大女儿自己出去闯,小女儿正在上学,学习也不让我费心,俩宝贝都很乖巧,在成长的阶段相对男孩子来说我觉得还是很省心的,大姑娘也不会像男孩那样难管让人头疼,而从目前的社会风气来看,姑娘总比儿子媳妇体贴父母一些,所以我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只要对父母好,一家和和睦睦比什么都强。
我曾经回过阔别多年的故乡,在叔叔陪同下在方圆几公里的村子访友,走到山中,发现有户人家房子周围都长满野草,我问叔叔这是为何,他叹了口气说,这个家生了六个女儿,没有儿子,后来女儿长大都出嫁了,五个远嫁基本没回来过,另一个嫁邻县,开始经常回来探望父母,再后来病死,就再也没人回来,这对父母十分孤独渡过晚年,去世后,这房子空了成了这样,在农村必须有儿子,不然都会这样,这家人的祖坟也长满草,中华风俗是嫁出的女儿无资格去拜祭,清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什么是后?一定要男孩子才能传宗接代吗?在部落时期和封建社会,当然很重要,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自新文化运动提出“男女平等”到今天,已经百年之久,可是现在还有很多人继续怀着男尊女卑的思想不肯放弃,这是与我们高度发达的社会是不同步的。
我老家有那么一个人,年龄比我小三岁,只上过三年学,一辈子就在农村种地。他结婚后连续生了三个女儿。计生干部上门给她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去做节育手术,他们说,如果生第四胎还是姑娘,就去做节育手术。第四个孩子生下来后,还是女孩,计生干部要求他们去做节育手术,他们说,再生一个,这一次无论生男生女都去做手术。生完第五个,还是女儿,他们自己也认命了,便主动去做了节育手术。
两年以后,一个算命先生告诉他,如果他们再要孩子,保证是个男孩,因为他们命里就有男孩。于是,他就去计生办要求给他老婆做手术接通输卵管。计生办的工作人员说,你这都做完节育手术了,没办法了啊!他死活不干,喝点酒提着斧子去计生干部家,把计生干部吓坏了,只得答应他老婆接通输卵管。也巧了,输卵管接通后,真的就生了个儿子,两口子高兴得整天抱着孩子在村里转悠给别人看。
去年我回老家,发现这家人的几个姑娘都只上完小学就辍学了,其中三个已经结婚,老三结婚时才十六岁,二十来岁就有两个孩子了。这家人的儿子虽然上学,但学习非常糟糕,经常向家长要钱买零食,给少了还举着拳头打大人。我一看,这也太惯孩子了。以后这孩子会有多大的出息呢?如果养一个不孝之子,就算能传宗接代又有什么意义?
男孩女孩只是性别不同,他们都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他们的后代都带着我们的基因,这也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因此,无论生的是女儿还是儿子,都能算作有后,关键是能不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让他长大后能孝顺老人。如果不能,儿子又能怎么样?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自然是断后了,在农村女儿就是给别人家养的,你会说家里又木有皇位要继承要不要儿子无所谓,但是你女儿生的孩子跟别人姓,你儿女百年以后,你女儿的儿子能记得你这个外公,但是等你女儿的儿子百年以后呢,在百年以后呢,你的墓碑估计都找不到了,你的全家包括你的祖先都不会留下一点痕迹,这还不是绝后吗,就拿我本人来说,我有个三舅,平时人不错很好,可是自己生了两个女儿,宝贝的不得了,瞧不起他弟弟,我小舅生了两个儿子,说小舅还不累死,但是别人背后都说,老三这不知道做什么缺德事了断子绝孙,看看人家小的两个儿子,啧啧,老三连个养老送终的人都木有,久而久之就没人跟老三来往了,他最近几年脾气古怪几乎不跟人来往,可能也是听到风言风语的吧,再加上老了也体会到膝下无儿,女儿终究是别人的
家里又没有皇位要继承,什么断不断后,百年之后什么都不在,想那多干嘛,我想的就比较开,不管男孩还是女孩是自己生的。只要健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人,一胎女儿,准备要二胎,她婆婆重男轻女很严重。她最近在备孕呢,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婆婆打电话了说备孕不可以吃肉,天天让他们两口子吃素,说怀男孩几率大。给他们找了好多偏方,就为了生男孩啊,说这次不管怎样都要男孩,怀孕了还要查男女,是男孩就要,女孩就流掉唉!!!老一辈的思想没有男孩就不行,别人会看不起的。我就搞不懂了,生男孩还是女孩关婆婆什么事,过好你自己的日子就行了。操那么多心干嘛。
等你女儿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以后逢年过节你们两个老人家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时候就知道了!生儿子不是重男轻女,也不是为了传宗接代!用事实说话,我夫人两姐妹,都是嫁到外地,我有爸妈,她也有爸妈,那么逢年过节在哪边呢?第一年在我家,岳父岳母说很孤单,连红包都包不出去!第二年在她家,我在那边呆了几天,时刻都在担心父母过得怎么样,会不会孤单难受!大年初三我就迫不及待赶回去陪二老!我有个女儿,乖巧听话,我很满足,两边老人家都喜欢,都想带,现在是在外婆在带,但是奶奶看不到孙女难受,在编辑这个信息的时候还刚刚接了我母亲的电话,说我有了老婆,但是她好像没有儿媳妇,我生了女儿,但是她好像没有孙女!我根本无言以对,两边都是爸妈,一碗水如何端平?四个老人家目前还算安康,当到风烛残年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照顾他们呢?当父母老了走不动了,我做儿子的能放下我父母去照顾她父母吗?她做女儿做儿媳妇的能放下她父母照顾我父母吗?现实总归是现实,儿子女儿都是宝,撇开重男轻女的思想不说,没有儿子的家庭,肯定是个不完美的,所有问题都会在儿女成家之后体现!
在老一辈的眼里,没有儿子就是断了后。
我也是两个姑娘的妈妈。第一个女儿的时候婆婆来伺候月子,满月那天就回老家,从此再没露面。
那时候还是要独生子女,所以没有希望,也没有二胎。估计公婆都觉得绝望了吧,除了啥都不管,倒是也没别的。
没想到前几年又放开了二胎,公婆眼里又冒了光。
我妈妈也劝我,让给老大留个手足,以后有依靠。想想也是,就千辛万苦又要了二宝,又是个女儿。
我倒是男女都无所谓的,可公婆就不行了,愁的公公在家喝闷酒,婆婆在家抽闷烟。
娃儿五个多月了,爷爷都没抱过。
你说,往哪儿说理去?
不过一般80后的都想的开了,主要是老人心里不舒服,过得再困难只要有儿子就行!
我婆婆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没钱怕啥,有人就行!
真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现在他儿子我老公自己养活五六口,老两口子一分钱不往外掏,可能这就是养儿子的好处吧!
这就是我现在天天被逼着面对的问题,我自己也一直在想,难道就必须要生个儿子吗?
我现在是一胎,女儿马上三岁半了,天天被婆婆逼着生二胎,说是生二胎,说白了就是让你在生个儿子,天天问我女儿,妈妈给你生个弟弟好不好,女儿闹腾一点,撒下娇就会被说,跟你们说一个孩子就是这样的,如果俩个了就不会这么娇了,我就想了如果二胎又是女儿呢,是不是三胎又得出来了。
天天变相的在我耳边说,谁谁没有生儿子,现在后悔的不行,老了没去处,谁谁只有一个女儿,住在女婿家天天看脸色,家里来亲戚了,逢管是谁,就会说我们不愿意生二胎,然后和亲戚就是一唱一和,什么带一个也是带,俩个也是带,一起就带大了,生二胎,说实话,经济允许的话,我也想生二胎,这样孩子以后也能有个伴,问题也得是养得起呀,现在没车没房,还外债,连个稳定的地方都没有,生二胎,这不是笑话吗?我老公有个弟弟,他们头胎是儿子,比我女儿大,有次我就对回去了,他们小孩比我们大,要生二胎他们也得先比我们生吧,我婆婆立马就不高兴了,他们不一样呀,他们的是男孩,而是他们想稳定了在生,想买了房在生,不着急,看,答案不就出来了,还是要有儿子,我的女儿如果是儿子,催二胎可能就没那么着急了。
还好,这块孩子爸爸和我想法一致,二胎生可行,等经济稳定,有房有车先,不过至于二胎生男生女,我不在乎,个人觉得女儿也挺好的,家里又没有皇位要继承,干嘛非的生个儿子,谁要是逼着我生儿子,我跟谁急,都什么年代了,还必须要有儿子。
老家一对夫妻,为了拼儿子,前面生了5个女儿,本来家里条件就不好,俩个人天天累死累活东躲西藏的工作养娃,最后一胎终于生了个儿子,可惜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孩子妈就去世了,原因是病了舍不得看,又一直复重工作,一直托着最后到死亡,孩子现在都5岁多了,可惜从小就没了妈。
这么拼,就为了生个儿子,真的值吗?我觉得是不值的,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
封建愚昧的思想,女儿不是人吗?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出来的儿子和女儿,区别太大了。女儿非常优秀,儿子就被养废掉了,还不汲取教训吗?
我家,姐妹三个,没有儿子。但是,没儿子怎了,我家现在过得比谁家都好,我家亲戚,谁不羡慕我爸妈养了三个好女儿啊,女儿有良心,女婿也好。相反的,我二姑家,因为过去的重男轻女思想作怪,导致我哥,完全被养废调了。现在即将四十岁的人了,还在家待着靠父母养着。可怜他爸妈,六十多岁的人了,不仅要养着他,还得替他养女儿。他媳妇实在受不了他,和他离婚了。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姑他们经常说我们家没儿子,没后之类的。还劝我爸,非得生个儿子才行。幸好我爸妈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了。现在,我姑他们,都羡慕我们家。
我婆婆,生了两个儿子,没有闺女。结果,现在对孙辈,完全就是一边倒的偏心孙女了。两个孙女宝贝疙瘩一样的,两个孙子,就没那么幸运了。大孙子,她就没带,全部的时间,也就带了一个月。小孙子,实在受不了亲戚们说她太偏心,看不下去了,大家都说她,她才勉强带着。后来直接说,带不动了,你们自己去带吧。
连我婆婆这个农村没读过书的人都说,生女儿的命更好,生儿子,无非是前半生让人羡慕点,后半生得累死。她现在直接说,我不指望儿子,我好好带着两个孙女,以后孙女长大了,靠孙女!
所以啊,别再说什么没有儿子就绝后之类的话了,只要你好好教育孩子,女儿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