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气的三候(古代人在芒种节气常做的)
芒种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离夏至还有15天的时间。这个节气是中国传统的农事节气,它标志着夏季农作物的生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受气温、气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芒种节气可以分为“初芒”、“次芒”、“三部九候”三个阶段。
初芒是芒种节气的第一候,表示乡村里的小麦、玉米、豆类等夏季农作物开始发芽、生长,这时农民为了让庄稼生长得更健康,需要及时施肥、浇水、松土等。同时,此时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些害虫非常容易影响庄稼的生长,给农民带来不小的损失。
次芒是芒种节气的第二候,表示夏季农作物正式进入了苗期,庄稼开始蓬勃生长,田间也变得热闹起来。农民们要继续浇水施肥,以保证庄稼的生长,还要加大防护力度,确保作物的安全。
三部九候是芒种节气的第三候,它指的是夏季农作物分别在芒种、夏至、小暑三个节气中生长的三个阶段。在芒种节气中,农民们要更加关注夏季农作物的健康成长,防治病虫害,加强管理,以确保秋收的丰收。
总的来说,芒种节气是夏季农事活动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节气里,农民们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使作物蓬勃生长。同时,大家也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在秋收时收获丰厚的果实。